航空业输入劳工计划于去年7月中推出,配额上限为6300个,已有约1780名外来劳工抵港。不过劳工界反映,航空业外劳批出配额速度过快,影响本地僱员通过加班费获取理想薪酬。
机场空运员工协会早前发布《2024年度机场从业员职业及生计状况》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航空业输入外劳前,逾五成受访者平均月收入在2.1万元至3万元之间;输入外劳后,达到该收入水平的受访者仅19%,大降逾三成。其中,约七成受访者指出月收入减少主要是因为加班时数减少。
劳联立法会议员周小松表示,希望政府及机管局正视输入外劳对机场本地员工的负面影响,认为审批外劳配额「宜慢不宜快」。周小松表示,早前与机管局代表会面,对方指出机场僱员由疫情前的7万名下降至现在的5万名,虽然机场客流量至今仅恢复八成,但僱主在通关后短期内已增聘约1万人,机管局代表认为是僱主操之过急,与输入外劳无关。
对于航空业前线工种要加班才能得到理想薪资的情况,周小松解释指,由于飞机起飞降落时间不固定,且机场需要24小时运作,因此不少工种採取「低底薪+高加班费」模式,在人力资源分配灵活的同时降低成本。因此当人手足够、无须加班时,机场工的收入就会大大减少。
航运交通界议员易志明表示,机场前线工种恒常加班的情况的确存在,但工时延长容易导致失误甚至工伤,僱主亦认为加班不可取。他又指,政府遵循本地与外劳2:1比率限定6300个配额,「就算用晒总数都不足6万」,仍然无法恢复疫情前7万人的服务水平。另外,为了向即将启用的三跑航班提供服务,易志明提议增加外劳与本地员工配额为1:1。
工联会陆颂雄则表明,部分公司将外劳作为后备劳动力,因此不积极招聘本地工,反而以「请不到人」为由继续扩大外劳招聘人数。他曾接触个案,有本地年轻人读完飞机维修相关课程,向有关航空公司寄出应徵信却没回应。陆颂雄质疑当局对此把关不严,不应因航空业单方面表示缺人,就急于引进外劳。
劳工界质疑输入外劳,但本港航空业即使用尽外劳配额仍未够人,如何在保障本地劳工权益的前提下适度输入外劳,值得持续关注。
To Hong Kong Group Co., Limited 【3HK.CN 上香港网】
香港电话:852-66316399,852-60629533 香港各品牌电话地址查询 【点击自查,或人工客服加微信号:hkziyouxing 】
本站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若您发现有侵犯您版权的,请及时告知 我们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邮箱: tony#3hk.cn(请将#转为@) 企业QQ:764435673
【3HK.CN 上香港网】香港自由行|香港旅游|香港购物|香港美食|酒店预订等首选资讯服务平台,为品牌/商家提供最佳广告宣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