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世纪以来,字体各异、色彩斑斓的霓虹灯招牌,点亮了香港街头的无数夜晚,勾勒出独特鲜活的社区风景,让这座城市闪耀出「东方之珠」的光芒。
早在20世纪30年代,霓虹招牌的製造技术便引入香港。50年代,随着香港工业发展蓬勃,许多大企业、夜总会,甚至食肆等,纷纷使用霓虹灯招牌来宣传自家品牌。毕竟,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招牌越抢眼,越能吸引路人的目光。于是,霓虹招牌开始大量出现在香港的街头巷尾,构成香港的时代印记。
在招牌上,可以看到不同年代的书法题字、行业标志、英文等外文,是中西文化的结合,无论是设计、製作还是安装都渗透着香港特色。
有些商铺会特意根据经营范围打造造型独特的霓虹灯招牌。比如,「同昌押行」的霓虹灯招牌的整体形状,是在中国文化中象徵财富和繁荣的倒置的蝙蝠硬币标志;夜总会「中国宫殿」的霓虹灯以权杖形状的手臂伸向弥敦道,上戴一个闪闪发光的皇冠,象徵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夜总会的辉煌岁月;位于西营盘的一家历史悠久的牛排餐厅「森美餐厅」,则因其大而俏皮的安格斯牛霓虹灯而闻名……
呼应着市井的热闹与烟火气,富有特色的霓虹灯牌成就了香港的繁华夜景,并被上世纪末港产电影的镜头带到了全球观众眼前。
在香港导演王家卫的电影里,街道、路人、霓虹灯和晃动的镜头,无需赘言就流露出香港的街头特色。多个以霓虹突显光影对比的画面,彷彿诉说故事人物走在繁华都市里的迷茫与孤独……
霓虹灯,已然成为香港的视觉标籤以及本地文化的一部分。
两面夹击下日渐式微
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市场上出现发光二极管(LED)等更平价的替代产品后,愈来愈多店舖开始弃用霓虹灯招牌。霓虹灯也从大型霓虹灯厂的大量出产,逐渐限缩成几位霓虹灯师傅的手工製作。
另一方面,自2006年开始,特区政府收到不少户外招牌的意外事故报告,面对人口的高密度与城市的快速发展,加强城市建设的安全规范已是箭在弦上。
据香港发展局辖下屋宇署资料显示,根据《建筑物条例》(第123章),竖设招牌属建筑工程,开工前须事先获得屋宇署批淮图则及同意,除非招牌规模小、风险低,属「小型工程监管制度」的小型工程或「指定豁免工程」。
屋宇署自2013年起开始实施自愿性质的「招牌检核计划」,容许那些规模小、风险低的招牌,在经专业的安全检查、巩固及向屋宇署核证后,可继续保留使用,其后须每隔五年重新进行安全检核。
此外,按「风险为本」原则,屋宇署自2014年起每年进行「目标街道大规模行动」,拣选目标街道路段,及就构成公众风险的大型违例招牌和未参加「招牌检核计划」的违例招牌展开大规模行动,包括发出法定清拆令,或发出「拆除危险构筑物通知」。
仅2018年至2020年9月,屋宇署就发出了2439张清拆令,而已拆除或修葺招牌的数目(包括违例、弃置或危险招牌)更多达7888个。
因应时代发展及安全考量,香港的霓虹灯逐渐淡出街面。
于艺术殿堂绽放新生
霓虹招牌在香港「买少见少」,亦唤起了港人对霓虹招牌保育工作的关注。
近年来,香港西九文化区M+博物馆聚焦霓虹灯,从视觉文化和艺术角度探讨霓虹在香港的生存空间。
M+自2013年起收藏部分遭清拆的霓虹招牌,已将五块纳入馆藏,其中「森美餐厅」和「鷄记蔴雀耍乐」是最先进入M+馆藏的两个招牌。此外,M+也收藏了大量霓虹招牌的档案,包括设计绘图和照片文献。
霓虹保育的努力亦带动了霓虹灯製造技术的传承。
在霓虹灯工厂,霓虹招牌从一张设计图纸开始,经过烧管、吹管、屈管等流程,最终被装嵌在招牌底盘上,匠人的手指柔软度、对火力的把控程度、吹气的力度等至关重要。如今,能够掌握这种技能的匠人已是屈指可数。
为了传承这门技术,香港一些年轻人拜师学艺,并开办霓虹工作室,不断推出霓虹灯作品,积极寻求留住霓虹灯招牌的方法。
霓虹招牌的前景如何?M+团队的香港视觉文化副策展人周丽珊认为,霓虹招牌就像黑胶唱片一样,它们永远不会完全消失,而是继续以不同方式存在于社会中,「看着霓虹招牌从街头被拆走固然令人伤感希嘘,然而,除了收藏实体的物件,还有不同的保育方法,这也关乎保存招牌背后无形的故事。」
To Hong Kong Group Co., Limited 【3HK.CN 上香港网】
香港电话:852-66316399,852-60629533 香港各品牌电话地址查询 【点击自查,或人工客服加微信号:hkziyouxing 】
本站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若您发现有侵犯您版权的,请及时告知 我们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邮箱: tony#3hk.cn(请将#转为@) 企业QQ:764435673
【3HK.CN 上香港网】香港自由行|香港旅游|香港购物|香港美食|酒店预订等首选资讯服务平台,为品牌/商家提供最佳广告宣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