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昨日到沙田文化博物馆怀缅金庸。香港文汇报记者莫雪芝摄
老友记睹展品话当年后生仔赞经典作品提升语文能力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陈珈琋)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金庸)周二(30日)病逝,终年94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笔下的十五部武侠小说脍炙人口,多年来不断被拍摄成电视剧及电影,更衍生大量动漫及游戏,是很多代人的共同回忆,陪伴他们成长。位于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馆的「金庸馆」,昨日迎来不少专程悼念金庸的书迷,缅怀「金大侠」的一生及作品。
文博馆去年3月斥资千万,设立常设展馆「金庸馆」,并展出逾三百件珍藏,包括作品手稿、金庸亲书对联、电视特刊及插画等。查良镛曾表示,起初对于设馆自觉「万万不敢当」,其后接受了特区政府的提议,并感谢许多读者对其小说的热情和喜爱。
李先生:成长期「走唔甩」金庸
不少读者昨日特意到展馆缅怀偶像,送大侠最后一程。今年67岁的李先生与两名友人昨早从新闻报道得悉金庸辞世,下午3时相约到访「金庸馆」。李先生说,自中学时期便爱读金庸的作品,其后不同作品更陆续拍摄成电视剧,风靡全港,他形容几乎整个成长时期也「走唔甩」。
他指出,金庸笔下的角色有血有肉,就像人生中一定有机会遇上的各种人,富有不同的个性,读者透过字里行间可以了解到何谓「人性」。
他又以《鹿鼎记》为例,故事突破传统对与错的观念,演绎出何谓「通」,个中的奥妙对他人生深有影响。
李先生坦言,金庸享寿近百,一生已为整个社会、华文界及中华文化作出不少贡献,相信他留下的作品会继续影响下一代。
刘生刘太:废寝忘餐追完为止
刘先生及刘太均是曾移民海外的回流港人,他们形容金庸的作品一直陪伴他们在海外的青春岁月,对他们的一生尤其重要。刘先生在1980年代在英国留学,那时候图书馆虽然有金庸的小说,但存量十分少,需要预订才可以借阅。他笑言,当时一旦成功借阅,便会废寝忘餐、不断追看,直至看完为止。
刘太提到,自己就读中学二年级时已移民加拿大,当时在朋友介绍下获得十分残旧的《射雕英雄传》合订本薄本,岂料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其后更继续追看其他小说,「有些字词不知道意思便查字典,所以阅读金庸的作品也是我学中文的方式,陪伴我整个青春期。」
不少人赞扬金庸「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刘氏夫妇表示十分认同,认为金庸为中国文坛带来莫大的贡献,传承中华文化,为社会、人民及文化均有正面的影响。他们又对于金庸的离世感遗憾,冀他一路好走,其作品继续扬威国际。
陈先生:反映现实启发思维
前来缅怀金庸的读者亦不乏年轻面孔,今年20岁的陈先生中学时接触到《神雕侠侣》,起初被打斗情节及感情线所吸引,其后阅读《笑傲江湖》及《鹿鼎记》,渐发现金庸将其世界观、对政治的看法等藏于文字之中,令文学世界不只是「理想的乐土」,而是「现实的反映」。
他说,金庸虽不是他最喜欢的作家,但其作品文笔细腻,人物的个性鲜明,以《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为例,令狐冲原以为师父是一个好人,但经历一些事件后方发觉对方内心恶毒,是一名「伪君子」。
他认为,阅读金庸作品既可以提升语文能力,亦对思维有正面的影响,希望更多年轻人发掘其作品,加深对中国文学的了解。
「金庸馆」本月12日设吊唁册
由查良镛(金庸)生前创办的明河社出版有限公司昨晚代表查先生家人发布讣告:根据查先生生前意愿,丧礼以私人形式举行,定于11月12日至30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馆的「金庸馆」设置吊唁册,供公众向查先生作最后致意。
查良镛儿子查传倜在微信感谢各方好友慰问,抱歉未能即时接听电话及短信,又在微信上传多张查良镛生前图片,并留言:「有容乃大侠客情,无欲则刚论政坛,看破放下五蕴空,含笑驾鹤倚天飞!」
To Hong Kong Group Co., Limited 【3HK.CN 上香港网】
香港电话:852-66316399,852-60629533 香港各品牌电话地址查询 【点击自查,或人工客服加微信号:hkziyouxing 】
本站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若您发现有侵犯您版权的,请及时告知 我们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邮箱: tony#3hk.cn(请将#转为@) 企业QQ:764435673
【3HK.CN 上香港网】香港自由行|香港旅游|香港购物|香港美食|酒店预订等首选资讯服务平台,为品牌/商家提供最佳广告宣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