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香港环境数据库出台 环评时长压缩至一半
2022-12-20 11:22:42

                                                                                            


环境保护署昨日正式推出中央环境数据库,以支援优化《环境影响评估条例》的程序。数据库网罗与环境和生态相关数据,并提供工具,作初步环境分析和噪音模拟,以助项目倡议人和顾问在研究初期比较不同项目设计方案,从而辨别对环境影响最小和最有利的设计。


环保署形容中央数据库是最有效压缩环评时间的一招,有助把环评程序所需的时间由原来的36至48个月缩短一半至18至24个月。


环保署早前就优化《环境影响评估条例》提出四大建议,包括建立中央数据库、更新《条例》内的指定工程项目清单、更新技术评估要求,及善用直接申请环境许可证的途径。其中中央数据库利用智慧科技及数据系统支援整个环评程序,环境保护署副署长徐浩光形容是最有效可压缩环评时间的一招,料节省的时间中,三分二均得益于数据库。


提供珍稀动物概况


普通市民与专业人士均可受惠数据库。环保署举例,项目顾问公司可通过数据库中的环境分析工具,比较两条道路不同走线下,受影响人口及物种等,得到初步报告,但环保署强调,相关初步报告不可取代环评;数据库中亦设兼容建筑信息模型,以虚拟实景比较工程项目之前及之后的景观变化;数据库还包括珍稀动物的分布情况数据,对进行生态评估有很大帮助。


数据库亦有助大幅节省查找环评报告、数据的时间。环保署首席环境保护主任(市区评估)张展华说,过去如果要做环境评估报告,需要相关人士自行于环保署网站搜索相关资料,现在通过将过往的2、300份环评报告全部放在数据库,使用者直接点击相应的项目,就会自动页面跳转至相关页面,查看相关报告;如果使用者专门想找一些关于铁路、填海相关的项目,亦可在系统通过设置选项进行筛选。


更新技术评估要求


对于有人质疑优化环评只是压缩时间,徐浩光表示,优化建议亦有更新技术备忘录的评估要求,其中生态调查时间由以往4至9个月延长至6至12个月,亦规定调查进行的方法及频密程度等,强调不会影响环评报告质素。


中央数据库由环保署开发,研发耗时约一年,成本约300万元;採用地理信息资讯及绘图系统平台,网罗包括环评报告中与各种环境和生态相关的基线调查数据;环评研究所需的空气质素、水质、水文及交通噪音的建模工具,及对未来数十年的模拟基线资料,亦会逐步在数据库提供,以提高相关影响评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元朗简约公屋或可加快推出


优化环评建议,可望令不少基建及房屋项目受惠。环保署预计,拟议的沙田T4号主干路优化方案环评原订需时34个月,优化环评程序后可缩减至17个月;元朗简约公屋亦可望受惠于直接申请环境许可证安排,毋须再做环评研究,加快房屋供应。


优化环评其中一招是增加可直接申请环境许可证的范畴,包括运输车厂、电车厂及批发市场等,简化途径可把法定环评程序所需时间由7.5个月缩短至2.5个月。环境保护署副署长徐浩光举例,现时房屋局提出于元朗锦綉花园旁兴建简约公屋,该土地曾于2014年进行环评,当中提及可发展两至三层房屋项目,并已批淮许可证,故简约公屋毋须再做环评研究。


被问到2014年的环评报告是否可套用至现时环境情况,环保署助理署长(环境评估)曾世荣表示,申请许可证时须提交工程项目资料,当局亦会审视以往环评是否仍有效,有需要时会要求项目负责人进行现场考察,确认生态有否改变。至于可使用的环评报告是否有时效限制,环保署则表示法例无特别的时间要求。


优化建议亦提出将涉及大型市区发展或重建工程项目要进行技术可行性研究的规定,发展规模下限由20公顷增加至50公顷。


目标明年第二季交立法会修例


至于面积只得9公顷,但极具争议性的粉岭高球场公屋项目,徐浩光表示,该项目的争议在于其位置特殊,与面积无关。他强调,如发展位置属郊野公园或生态价值敏感地点,无论面积大小,仍需进行环评。


环保署将于明年第一季就修例谘询环境谘询委员会,目标是第二季提交立法会,透过先订立后审议方式落实安排。


阅读(3404) 评论()

评论

资料

关于上香港 | 联系上香港 | 投稿报料 | 广告推广 | 友情链接 | 信息反馈 | 本页评价 | 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