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食肆餐具「走塑」 倡提早至明年底实施
2022-10-19 11:39:27


为加强从源头减塑,特区政府去年曾就「管制即弃胶餐具计划」展开公众谘询,希望分阶段淘汰市面上大部分即弃塑胶。谘询文件原建议首阶段计划将于2025年实施,但特区政府在昨日向立法会提交的文件建议加快减塑步伐,目标于明年初完成相关条例草案的草拟工作并提交立法会审议,首阶段管制亦会因而提早至明年第四季实施。若法案如期通过,届时食肆将不再向堂食和外卖顾客提供发泡胶餐具,商场亦停止派发雨伞袋,市民亦将无法购买塑胶棉花棒。


环境及生态局昨日向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提交《产品环保责任(修订)条例草案》讨论文件,为管制即弃胶餐具和其他塑胶产品提供法律框架。


在塑胶餐具管制方面,文件指出,首阶段拟提早于明年第四季实施,措施包括全面禁止零售及使用发泡胶餐具和其他体积细小的即弃胶餐具,包括搅拌棒、饮管、刀叉匙等。


不过胶杯方面,由于市场未能提供足够替代品,故首阶段只禁止食肆向堂食顾客提供,直至2025年实施第二阶段时,与其他各类即弃塑胶产品一併管制使用。



设定罚款额2000元


特区政府参考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及不同地区经验,建议于首阶段禁售和免费派发有合适替代品,或者非必要的即弃塑胶製品,包括棉花棒、胶牙籤、荧光棒等,同时将禁止免费派发部分常用即弃塑胶製品,例如雨伞袋和酒店洗漱梳妆用品等。而第二阶段,塑胶枱布、牙线棒等亦会禁售及禁止派发,并禁止製造氧化式可分解塑胶产品(不论是否属即弃性质)。


文件续指,涉及医疗护理、公共健康、紧急情况、保安等用途时,製造、派发或销售即弃塑胶产品可获豁免。违反相关规定罚则,最高可处罚款10万元;同时建议设立定额罚款制度,罚款额约为2,000元。


议员促推动研发替代品


身兼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主席的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葛珮帆表示,管制是全球的趋势,特区政府需尽快多管齐下跟上世界各地的减废步伐。她促请政府积极推动研发本地生产替代品,加快推出高效新替代产品。


民建联环境事务发言人郑泳舜认为,政府拟提前「走塑」,亦应尽快于不同层面全面推广「走塑」文化,让宣传能更具针对性与「落地」,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建设更清洁和绿色的香港。


环保团体「绿惜地球」亦对计划表示欢迎,但建议不应简单用即弃纸製品替代胶製品,长远应改变市民习惯,推动更多商场等处所,加入大型重用系统,建立更庞大的重用网络。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昨日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理解政府努力提倡环保,餐饮业也需要尽社会责任,在早前公开谘询时,业界对该计划普遍支持,现在要提早实施相信亦没有太大困难,但业界需要具体的执行标准。「去年开始很多食肆转用替代产品,不过这些环保餐盒种类很多,价格成本不一,低价产品可能仅比发泡胶略贵15%,贵的有些可能会贵出一倍」,他冀政府给出清晰的可用替代品指引,以及适当为受影响中小型食肆提供补贴等支援。


                                                                                            

阅读(3875) 评论()

评论

资料

关于上香港 | 联系上香港 | 投稿报料 | 广告推广 | 友情链接 | 信息反馈 | 本页评价 | 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