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打折  购物  手表  iphone  苹果  攻略  DFS  Wifi   特价酒店
分享到:

香港湿地公园——生态篇

喜欢大自然吗?你有多久没有亲近大自然了?近来,各地空气污染指数频频报表,PM2.5成为全民公敌。逃离雾霾,远离都市喧嚣, 背上包,带上自己,到 @香港湿地公园 体验一下大自然风貌吧。
2013-02-03 3hk香港自由行 香港湿地公园 阅读: [复制网址]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山指甲 (Ligustrum sinense): 山指甲是香港郊野常見的原生灌木或小喬木,葉片呈卵狀橢圓形,滿樹的小白花在春天開放。山指甲是園景設計中常用的綠籬植物。

 

    假鷹爪 (Desmos chinensis): 假鷹爪是香港郊野常見的原生攀援灌木。它彎彎的花瓣猶如猛禽的爪,果實也很特別,既像一串串的念珠,又像雞爪,成熟時會逐節由黃變紅,非常美麗。  

 

更多詳情可瀏覽網頁:http://www.wetlandpark.com/

 

    野牡丹 (Melastoma malabathricum): 野牡丹的葉布滿密麻麻的柔軟絨毛。春夏花期時,它大而美麗的紫色花朵為綠油油的郊野增添不少色彩。野牡丹與毛有點相似,但前者葉形較圓,絨毛亦較綿密。

 

    毛稔(Melastoma sanguineum): 毛稔是郊野常見的原生灌木,外貌與野牡丹有點相像,但毛的葉較為尖長,葉面的毛亦較稀疏和堅硬。毛跟野牡丹同樣喜歡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生長。

 

    大頭茶 (Polyspora axillaris): 大頭茶是香港常見的原生灌木或小喬木。在冬天,大頭茶開滿黃蕊白瓣的大花,非常吸引。大頭茶能抵受較差劣的土質和環境,是次生林中的先驅品種。

 

    假連翹 (Duranta erecta): 假連翹原產於熱帶美洲,是公園常見的園藝植物。它的枝葉經常修剪成綠籬或其他形狀,紫色的花朵與橙黃色的果實亦甚具觀賞價值,假連翹的花除了為公園增添不少色彩外,亦能吸引蝴蝶。

 

    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苦草是香港的原生沉水植物,它的葉片長而柔軟,像絲帶般隨水流搖曳生姿。苦草的繁殖方法頗特別:它的雄花原本在水底生長,但在開花時會脫離植株,浮上水面,隨水飄流。雌花則有螺旋形的長長花梗,在水面受精後,雌花便由花梗拉回水底,果實就在水中成長。苦草也能以地下莖作無性繁殖。

 

    勺葉槐葉蘋 (Salvinia cucullata): 勺葉槐葉蘋是一種沒有真正根部的飄浮蕨類。它那些沉於水中的「根」其實是一種能夠發揮根部功能的特化葉片。蕨類都以孢子作有性繁殖,而勺葉槐葉蘋的孢子則生長在這些水中的根狀葉上。

 

    滿江紅 (Azolla imbricata): 滿江紅是一種常見於水田和池塘的飄浮蕨類,它的葉片排列成三角形,這些細嫩的葉片是淡水魚類的可口美食。滿江紅能以無性繁殖快速生長,經常於水面生長成一大片。它們在冬季寒冷時更會變成一片紅色,因而取得「滿江紅」的美名。和勺葉槐葉蘋不同,滿江紅擁有真正的根部,懸垂於水面之下。

 

    睡蓮 (Nymphaea spp.): 濕地公園其中一個最為賞心悅目的景致,就是一片片睡蓮在淡水沼澤盛開的風姿。睡蓮的葉片浮在水面上,由柔軟的葉柄連接至水底的根狀莖,葉邊有個缺口。睡蓮花朵會在日間開放、傍晚閉合,就像晚上要休息一般。

 

    菱 (Trapa spp.): 食用的菱角其實是「菱」的果實。菱的葉片在水面上排列得很整齊,每條葉柄都有一個腫起的「水泡」,幫助植株浮於水面。菱在水中有一條幼長的莖連接至水底泥下的根部以固定植株,它在莖上還生有鬚根,方便植物由水中吸收養分。

 

    荷花 (Nelumbo nucifera): 荷花是典型的挺水植物。它的地下莖,亦即大眾熟悉的「蓮藕」,生於水底的淤泥中,花和葉則由長柄挺出水面,「出淤泥而不染」。荷花有特別的結構以適應水生環境:它的葉柄與地下莖裏面都有中空的管道,方便植株於水中的缺氧環境透氣呼吸;葉片表面有一層蠟質,令濺起的水珠快速流走。

 

    秋茄樹 (Kandelia obovata): 秋茄樹是香港分布最廣泛的紅樹。它以胎生苗繁殖,胚胎在未脫離母株前已開始生長。幼長的胚軸就像一枝枝掛在樹枝上的筆桿,所以秋茄又名「水筆仔」。預先成長的幼苗,只要遇到合適的環境固定下來,就可以立即萌芽。

 

    蠟燭果 (Aegiceras corniculatum): 蠟燭果是香港常見的紅樹,以胎生苗繁殖。可能因它的胚軸又彎又尖,恰似蠟燭的火焰,所以名為「蠟燭果」。

 

    木欖 (Bruguiera gymnorhiza): 木欖以胎生苗形式繁殖,它的胚軸比秋茄和桐花樹的粗大,恰似一根根掛在樹上的雪茄。木欖的組織含很高丹寧,紅色的丹寧令木欖偏紅,「紅樹」一詞亦由此而來。木欖大片而兩端尖尖的葉子和深紅色的花萼,令人很容易將木欖和其他紅樹分開。

 

    鹵蕨 (Acrostichum aureum): 鹵蕨是香港八種真紅樹品種中唯一不是「樹」的紅樹。這種蕨類植物能夠適應紅樹林的鹹淡水環境。蕨類植物都以孢子繁殖,而鹵蕨葉端的褐色部分便是鹵蕨的孢子。

 

    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 老鼠簕的果實呈長橢圓形,後面拖著長長的花柱,兩者恰似老鼠的身體和尾巴,加上葉邊尖銳的鋸齒,因而被稱為「老鼠」。老鼠能適應鹹淡水的環境,所以有些學者將它視作紅樹品種。

 

    黃槿 (Hibiscus tiliaceus): 黃槿能適應空氣中微量的鹽分,但它的根部不能浸在鹹淡水裏,因此黃槿只能在紅樹林的邊緣生長。黃槿的葉呈闊心形,樹冠圓渾,黃色的花大而美麗,因此成為海邊綠化的重要樹種。

 

    黃斑弄蝶 (Ampittia dioscorides): 黃斑弄蝶的體型十分細小。牠的幼蟲寄主植物包括水生植物如水稻和李氏禾,所以牠們常在淡水濕地附近出沒。跟其他弄蝶一樣,黃斑弄蝶飛得很快。牠的英文名稱為 'Bush Hopper',意思解作「灌木間的跳躍者」。

 

    秈弄蝶 (Borbo cinnara): 秈弄蝶出沒於多種生境,如開闊的林地、草地和廢棄耕地等。秈弄蝶的翅膀花紋樸素,身軀短胖,有時會被誤認為蛾類。牠跟大部分弄蝶一樣,靜止時前翅豎起,後翅平放。

 

    萊灰蝶 (Remelana jangala): 在夏季和秋季,萊灰蝶經常可在紅樹林附近飛舞,因為牠的幼蟲寄主植物是常見的紅樹林植物-秋茄。萊灰蝶翅膀背面呈褐色,而翅膀腹面近翅尾部分有金屬藍色的斑紋。

 

    亮灰蝶 (Lampides boeticus): 亮灰蝶是濕地公園內常見的灰蝶。在夏季可以經常看到亮灰蝶在牠的幼蟲寄主植物如豬屎豆 (Crotalaria pallida) 附近徘徊。亮灰蝶翅膀腹面的外緣有一條寬闊明顯的白色斑紋,獨特易認,是把牠從其他灰蝶中區別出來的特徵。

 

    美眼蛺蝶 (Junonia almana): 在夏季,遊人不難在濕地公園的淡水沼澤和濕地探索中心附近發現美眼蛺蝶,因為牠的幼蟲的寄主植物(包括水蓑衣等)在該處的水邊生長。美眼蛺蝶翅背的顏色呈橙褐色,並有明顯的眼斑。

 

    波紋眼蛺蝶 (Junonia atlites): 在夏季,波紋眼蛺蝶通常在濕地公園的蘆葦沼澤附近出沒。牠的翅膀背面呈淡褐色,有一列鮮艷的橙色眼斑。波紋眼蛺蝶也會在其他淡水生境如池塘和河溪等出沒。

 

    五線無鬚鲃 (Puntius semifasciolatus): 五線無鬚鲃俗稱「七星魚」或「花鯽」,是本港最常見的淡水魚之一,在全港大部分的河溪和水塘也可發現牠們的蹤影。牠們身上有五至七條直紋。遊人可在濕地公園溪畔漫遊徑的淺水處或生態探索區內的水池,找到一群群的五線無鬚鲃。

 

    鯔 (Mugil cephalus): 鯔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烏頭魚。鯔在香港的分布廣泛,在河口及近岸水域較為常見。鯔是一種熱門的食用魚,不少膾炙人口的菜式均以鯔為材料,「清蒸烏頭」正是其中一個好例子。鯔主要以底棲生物和植物葉莖等為食,至於棲息在淡水水域的鯔,則主要以藻為食糧。

 

    鯉 (Cyprinus carpio): 鯉是熱門的食用魚,牠們體型粗壯,上唇兩側各有兩對觸鬚。鯉的食物包括水生昆蟲、蠕蟲和水生植物。

 

    鯽 (Carassius auratus): 在香港,鯽主要分布於各個水塘,有些養魚戶亦會在魚塘養殖鯽以供食用。不過,鯽最大的商業價值在於觀賞方面,尤以水族觀賞魚種為然。大眾最熟悉的觀賞魚「金魚」,便屬於鯽的眾多品種之一。

 

    子陵吻蝦虎魚 (Rhinogobius giurinus): 子陵吻蝦虎魚在香港的分布廣泛,常見於淡水溪澗及河口水域。子陵吻蝦虎魚屬於底棲魚類,經常匍匐於溪底的石塊或沙子上,主要捕食水生昆蟲、甲殼類動物和小魚。

 

    鯪 (Cirrhinus molitorella): 鯪是香港常見的食用魚,主要分布於各個水塘,攝食藻類、浮游植物和有機腐物。由於牠們是具有商業價值的食用魚,不少養魚戶會在魚塘養殖鯪。

 

版权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若您发现有侵犯您版权的,请及时告知 。我们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复制网址] 编辑:阿列
关于上香港 | 联系上香港 | 投稿报料 | 广告推广 | 友情链接 | 信息反馈 | 本页评价 | 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