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特首专访丨有信心下年度轮候公屋降至4.5年
2025-09-21 11:45:41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在专访中指出,特区政府有责任为没有能力置业的市民提供安居之所,现时在加快兴建公营房屋等措施下,有信心2026/27年度达至公屋综合轮候时间4.5年的目标,但时间仍然太长,故会在下年度达成此目标后再订定新目标,自言最理想就是做到「楼等人」。


行政长官表示,2022年上任时面对的难题是公营房屋不足,令轮候时间长达6.1年,更有继续上升趋势,当时的十年建屋计划则是「头轻尾重」,「开头是三成,最后是七成,三七比,现在我们改到十年计划是七三比,才可以由『头轻尾重』变成『头重尾轻』,意思是我早些供应给你,都是起那麽多(单位),但我早些给你,变得你不用等那麽久。」


他表示会计算需求,以决定供应量,「不然起了楼出来没人住,亦都浪费了社会资源,但我起的时候都要快,我最理想公营房屋就真的『楼等人』。」


新一份施政报告指,由下年度起的5年内,公营房屋及简约公屋建屋量达18.9万个单位,较2022年增加约八成。李家超表示,由他上任到现在的三年间,公屋轮候时间已缩短了一年,在建屋量「头重尾轻」下,有信心下年度进一步达成轮候时间4.5年的目标,「但4.5年都是长的,应该继续去缩短,当然最好的目标就是房等人,即所有人真的一跌下去需要帮助的网,他们申请就有。」


被问及能否达成三年上楼目标,他坦言目前言之尚早,指出政府务实,所以在达成4.5年的目标后,再订定另一个新目标。


行政长官强调,公营房屋亦是为基层市民提供置业阶梯的一部分,「当一个住户住在公营房屋,他相对的生活费是少一些,就可以储到钱,储到钱后就可以买私楼,不行的有绿置居和居屋,当然有人讨论夹屋(夹心阶层住屋计划),我们都没有放弃,但是要找地,以比例来讲,始终是我们现有的公营房屋所涵盖的范围大。」


乐见楼市稳定 市民「上车」心中有数

今届特区政府积极解决基层住屋问题,包括增建公营房屋及推出简约公屋措施,有人担心或会衝击私楼市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在专访中表示,私楼与公营房屋属于不同市场,不会互为影响。他坦言,政府会让私楼市场自由发展,不会有太大动作,他乐见目前楼市已稳定,不希望楼价出现大起大跌情况,期望楼价持续稳定发展。对于未置业的市民,他表示会用其他因素,包括增加就业率和增加打工仔的收入,以增加他们置业的可能性。


行政长官在专访中表示,楼价现已下跌了近三成,而目前楼价及成交量也开始稳定下来,当然对仍未置业的市民来说,现今楼价仍不易负担,「有楼的当然希望价格升,政府的角度则是希望私人市场的楼市稳定,稳定大家就可以计算。譬如我能力不够,要存多少钱、投资多少去买房,我又知道回报会如何,大上大落对于各方面都不好,对我们的银行体系更加有压力。」


他表示,甫上任已表示希望私人市场楼价能稳定发展,对未置业的市民则希望他们增加就业和收入,让他们有置业的机会,「稳定的市场、稳定的发展兼且透明信息,是对所有人都好,无论你是未有楼或者有了楼,你都会更明白自己的方向如何走,有个人的决定。」


有团体在施政报告公布前,曾估计有机会降低住宅物业印花税各标准税阶的税率,惟施政报告中并无就此着墨。被问及会否考虑调整时,李家超表示,任何决定也会影响库房收入,库房没有收入则影响政府施政,「政府(无钱)做不少事,难道又要问市民攞吗?这是不想的,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想长远的影响,其实印花税都是政府收入的一大部分,不收某一些,而且是长远不收,来源一定要在别处填补的,向其他市民攞是不对的,所以要很小心用钱。」


阅读(2670) 评论()

评论

资料

关于上香港 | 联系上香港 | 投稿报料 | 广告推广 | 友情链接 | 信息反馈 | 本页评价 | 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