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绿绿赏」明年4月全面电子化 提供更便利及多元礼品兑换选择
2025-07-25 20:00:41

特区政府环境保护署自2020年11月推出「绿绿赏」电子积分计划后持续优化安排,明年将全面实施电子化,提供更多元礼品兑换选择,同时提升运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以及减少滥用机会。


署方昨日接受点新闻访问时表示,现时87%用户已採用电子兑换,仅约13%使用实体卡,考虑到部分实体卡已遭閒置或遗失,实际受影响市民有限。过往曾有个别居民持多张实体卡,并将厨馀分多次投放入智能回收桶以领取更多积分,环保署相信电子化后可堵塞此类漏洞。


特区政府环境保护署助理署长(减废) 萧智慧介绍,明年1月至3月期间,「绿在区区」仍提供实体礼品兑换,职员将主动协助市民转用手机应用程式,4月1日起须透过手机应用程式兑换电子礼品。为鼓励市民改用应用程式,署方计划推出「交卡奖励」,当市民到「绿在区区」交回实体卡,转用手机应用程式,可获得额外50「绿绿赏」积分。


针对长者适应问题,萧智慧强调应用程式操作简便,「只有几个按钮」,相信不会对大部分长者造成太大困难。对于使用旧式手机的长者,环保署会有特别安排,经登记后可保留专用实体卡,然后于指定兑换点换领日用品。


电子化最大突破在于赠品兑换的选择大幅增加。萧智慧指出,过往实体礼品仅提供约十多种日用品,「礼品品牌有限,市民未必锺意呢隻米……亦有年轻夫妇表示唔煮饭,包米对他们来说系赠品,冇用。」如今绑定「易赏钱」平台后,每100「绿绿赏」积分可兑换50个「易赏钱」积分,然后可于超市及零售店换领心仪赠品,相信电子化后自由兑换各类商品,更能吸引年轻人参与回收。


「易赏钱」每月只有3,000分兑换上限,萧智慧认为够用,因为全港「绿绿赏」用户每月平均派发2亿至3亿积分,以100万名用户计算,每人可获200至300分,对多数使用者而言,3,000分上限已足够,仅极少数回收量高的「勤力用户」或受限。此外,他表示署方会透过公开招标程序,以「价钱相宜、条件合适」作原则,引入至少3个新增电子积分平台,「例如yuu或者其他平台,一切视乎招标结果而定,政府不会指定与某个平台合作,希望提供更多选择给市民。」


至于全面电子化后可减省的资源,萧智慧直言虽未有具体数字,但此举将显著降低人手需求,并提升整体运作效能。他解释,电子化后无须再安排职员管理实体礼品兑换流程、仓储作业及相关行政事务,相关成本亦可同步节省,此项转型安排预计能协助「绿在区区」优化服务效率,同时强化成本效益。


「绿绿赏」电子积分计划2020年11月推行,旨在推动市民参与源头分类回收,将减费回收习惯融入生活中。市民在社区回收网络提交回收物时,只需使用「绿绿赏」手机应用程式或出示「绿绿赏」积分卡,即可赚取相应「绿绿赏」积分。可利用积分兑换礼品,或捐予慈善机构,帮助有需要人士。计划推出至今已累积100万用户,成为推动减废回收的关键引擎。


萧智慧表示,署方持续优化计划,如2022年推出手机应用程式,开启电子化进程;去年底联乘「易赏钱」平台,市民可使用「绿绿赏」积分直接于超市消费,相关积分兑换量由最初的700万分,飙升至今年5月的2,400万分,增幅接近两倍。此外,市民亦可利用「绿绿赏」积分兑换港铁车票、本地生态游等礼品。


回收成效数据更显著反映计划影响力。计划推出4年多以来,「绿绿赏」计划累积收到逾12万公吨回收物,同时带动「绿在区区」一般回收物数量,去年收集量达41,800公吨,较2023年急升近60%,今年上半年收集量亦高达22,700公吨,较去年同期增长两成。萧智慧认为,数据反映「绿绿赏」有效提升整体回收量,市民亦逐渐习惯将回收物送到「绿在区区」,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阅读(2730) 评论()

评论

资料

关于上香港 | 联系上香港 | 投稿报料 | 广告推广 | 友情链接 | 信息反馈 | 本页评价 | 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