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渔农美食嘉年华吸引逾10万人入场 业界冀增援拓展销售渠道
2025-01-06 11:20:03

QQ20250106-111012.png

全港最大规模的渔农市场「2025本地渔农美食嘉年华」一连三天在旺角花墟公园举行,全场设有420个展销摊位,出售本地有机蔬菜、有机鱼类等,昨日又适逢周末,吸引大批人流入场,更有市民结伴前来扫货,部分产品早早被抢购一空。自前日开幕至昨晚7时,嘉年华共吸引102,000人入场。多个菜农及养鱼户向香港文汇报表示活动大收旺场,显示香港的渔农产品有市场,但业界一直受土地不足、人手缺乏,以及销售渠道狭窄等限制发展,希望特区政府发表的《渔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的逐步落实,有助他们突破困局。


特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环为活动致辞时表示,局方锐意将嘉年华打造成一个新的活动品牌,推动本地渔农业外,市民亦能享用更便宜和低碳食品,有信心今年嘉年华的入场人次能打破纪录。


谢展环:致力打造本地货品牌


他特别提到,特区政府于2023年12月公布《渔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蓝图),涉及基础设施支援、财政支援等八大范畴,协助渔农业整体升级转型,迈向现代化、集约化及可持续发展,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布局。


在渔业方面,渔护署已指定了4个新鱼类养殖区,并将分阶段投入运作,以推动深海养殖。其他措施包括拓展渔产品销售渠道、协助业界发展休閒渔业、加强与内地就现代化水产养殖的交流和合作等。


在农业方面,渔护署正透过公私营协作模式推展「现代化科技农业园」,并着手进行农业园第二期首阶段发展的相关筹备工作。同时,渔护署会以多管齐下的方式推动农业包括界定「农业优先区」作长期耕种用途,推动都市农业及休閒农业等。


谢展环表示,政府会继续与渔农业界保持紧密沟通,促进业界从生产为基础的第一产业,扩展业务至涵盖渔农产品加工、渔农产品销售、休閒、文化及体验等服务的第二及第三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渔护署会继续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加强渔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工作,致力为本地渔农产品建立优质和安全的品牌,为香港市民提供更多环保、低碳、安全同优质的「香港生产」渔农产品。


昨日是嘉年华第二日,市民早早前来购物。不少商贩都表示,整体销情不俗。


种蘑菇租场贵 有支援仍要撑一年


虽然市民热捧本地渔农产品,但香港渔农业仍存在不少挑战。主打蘑菇生产的宏瀚国际(香港)业务经理谭展雄向香港文汇报表示,在香港搞农业较棘手的问题在于人手及租金问题。他解释,行业入行新血少,需要用更高的薪酬请人,而蘑菇生长于室内,需要租用私人场地种植培养,租金压力大。


随着《蓝图》日后逐步落实,该公司的租金压力有望纾缓,「生态园签左我的,但最少要等多一年多才能进驻,到时才能解决租金贵的问题。」此外,由于菇类原材料等仍依靠进口,产品价格、船运费用等因经济原因而上涨了20%,「我们能做的努力是让今年(产品售价)保持不加价,撑下去。」


本地鱼销售渠道仍待拓展


同时兼顾渔场、农场的晖杰农贸开发部经理丁道德表示,渔农业本身是「看天吃饭」的行业,如果能得到政府支持,会更有信心。儘管政府已经有相应的行业补贴,「当鱼的死亡率达40%至50%才有补贴,那死10%就不是死了吗?却没有补贴。」他认为可以适当放宽限制。


该渔场目前使用的有机鱼粮只有一款获认可,他认为若能引进更多品种的有机饲料,能帮助业界进行比较使用。在销售方面,宝石鱼等品种同时能成为有机鱼及优质鱼,与同行其他品种鱼类存在竞争,他希望政府能够拓大销售渠道,方便市民购买及分辨有机渔场。


阅读(2848) 评论()

评论

资料

关于上香港 | 联系上香港 | 投稿报料 | 广告推广 | 友情链接 | 信息反馈 | 本页评价 | 付款方式